法国总统大选进冲刺阶段 专家称奥朗德更有优势
www.fjnet.cn?2012-04-04 14:5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
再过不到20天,法国大选首轮投票即将进行。最新民调显示:排行前两位的,不论是奥朗德还是萨科齐,与排行后两位的民调差距都在十个百分点左右,法国舆论普遍认为,法国大选最终必将是奥朗德和萨科齐之间的一场对决。 5年前,法国总统萨科齐雄心勃勃,高喊"改革"的口号,誓言要与旧体制决裂,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法国";5年后,他的竞争对手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同样把"改革"打磨成了一把利器。 弗朗索瓦·奥朗德:如果我们成了被打击的目标,也是个好现象。如果他们不害怕,也不会那么有攻击性!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改变!改变要在现在。改变是有可能的。改变是必需的! 法国民调显示,在选战中注重国内问题的奥朗德民意更胜一筹。 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自选战开始以来一直在第二轮投票民众投票意向上高出谋求连任的现任总统萨科齐10个百分点左右,民调显示在民生和就业等问题上法国民众更倾向于信任奥朗德。而对于国际议题,奥朗德就表示如果他当选也会做出改变,与社会党上一届总统候选人罗亚尔一宣布参选就出访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不同的是奥朗德选择把精力放在法国国内的拉票竞选活动上。 尽管不是那种能够唤起人民多大热情的政治家,但奥朗德的人民主义的政策得分不少。奥朗德希望将退休年龄从现在的六十二岁改到六十岁,将富人的最高边际税率上调到75%,禁止重要的国家银行从事投机性交易。 在外交问题上,奥朗德似乎也提前让自己进入了角色。此外,他还有模有样地向记者讲起了未来会酝酿怎样的国际变革: 弗朗索瓦·奥朗德:如果我当选在国际问题上我特别要改变的是有关阿富汗的政策,我们会比预计的还要更早撤军,在北约我们要保证更多的独立性,在欧洲政策上我们要重新定位欧洲,改变已有的欧盟条约。 性格温和的奥朗德虽然在国际政坛上并不知名,但在法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 奥朗德:1954年出生于美国鲁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81年奥朗德成为了总统府顾问,1997年到2008年期间他一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任期长达11年,为他积累了重要的政治成本,奥朗德处事冷静、行事低调、口才出众、善于谋求共识,被视为左翼温和派代表人物,人送绰号安静的男人。他注重团结社会党各派力量,在2004年连续取得大区议会选举,省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三项胜利,在法国社会党大部分时间处于在野地位,左翼力量较为薄弱,这似乎与法国的传统文化互相温和,但是法国社会可能认为左翼的政策主张与现实需要存在差距,上次萨科齐胜出罗亚尔正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如今许多法国人不满法国现状。 萨科齐5年的执政成绩 "乏善可陈"。萨科齐任内,法国丢失了标准普尔AAA最高主权信用评级,经济涨幅从萨科齐上任初期的每年增长2.1%降至零增长,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经济形势仍在恶化,从1998年到2011年,法国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例下降了40%。公共开支数额庞大。 政党治理方面,萨科齐也连输城池。他所属右派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在各级地方选举中相继失利,而左翼的社会党则连奏凯歌。 图卢兹连环枪击事件也暴露了法国面临的安全问题。反对党攻击说:法国在利比亚、叙利亚问题上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等海外行动姿态,都可能招致报复。 国际问题专家邢骅:奥朗德和萨科齐双方都要尽量的抓住这个问题表示自己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解决措施,还都把它作为在选战中自己特别关心国家安全的一个筹码。 民众对萨科齐的不满意度曾经高达68%,这已经让他成为法国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之一。不过,萨科齐努力力挽狂澜,最近频频放低姿态四处拉票,大肆抨击其他伙伴国的贸易和移民政策,一连串的表演使他的人气掉头上扬。 近来萨科齐在外交上的作为无疑也为他挣分不少:对科特迪瓦、利比亚的军事干预都取得了"成果";法国在欧债危机中"负责任"的形象、积极援助危机国的措施也得到欧洲国家认可。 在艰难世事面前,在国际上维持住了法国的大国地位,是萨科齐最夸耀的政绩。 就在两位候选人各自拿出杀手锏的时候,法国《星期天报》公布了一项颇受关注的民调数据:超过3成的法国人对4月22号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选首轮投票不感冒,打算弃权,这个数据也创下了新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问题专家李维维此前接受中央台记者邢斯嘉采访时也表示,老百姓对大选不感冒的原因,在于未来不管哪方入主爱丽舍宫,都无法真正实现给法国老百姓的承诺。 李维维:他们的言论实际上也是非常矛盾的,虽然他在口头上给选民很多承诺,但是实际上在他执政以后也会面临着相同的一些问题,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这样一种能力,因为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很紧迫的。如果全球经济复苏一直在这么缓慢的蹒跚而行的话,对法国来说,可能无论哪个候选人上台,他们的很多承诺都无法真正实施。大的情况看,因为萨科齐处境非常困难,所以奥朗德有优势。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