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文化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www.jjjtsb.com?2010-10-19 16:34? 孙伟平?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西化论”与“传统复兴论”的误区

面对现时代的各种挑战,中国文化建设向何处去?有人提出了“西化论”和“传统复兴论”。

“西化论”主张按照西方现代化的模式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它认为,西方文化包含着中国走向现代化最缺乏、最需要的东西,因而中国文化建设主要应该以“西化”为导向,引进、借鉴、吸收西方的经验、思想和观念。这种倾向的系统表达是“西体中用”说。“传统复兴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美德为根基“光复”中国文化。它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杰出、最具优越性的文化,其中包含着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智慧和方案。“儒家复兴”说、“道家复兴”说,以及各种“传统文化热”、“传统美德热”,都反映了这种导向和意图。

关于“西化论”,应该承认,西方文化确有所长,有一些中国文化缺少的“精华”。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文化并不是理想的、更不是唯一的现代文化。仅就其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环、极端的国家利己主义、以霸权为后盾的“竞争”等而论,就足以说明西方文化没有资格成为其他文化的楷模。正如许多后殖民主义批评家所说的,以西方文化为现代文化的楷模甚至唯一的范本,是一种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后遗症。而且,西化论者没有看到,中国文化是一种与西方文化具有实质差异的文化,它的现代化只能是自身的辩证否定,它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国情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而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模仿别人、或转换成一种异族文化来实现。

就“传统复兴论”而言,它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视,它所体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体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无疑是必要而颇具价值的。但是,它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却失之主观、片面。“传统论”对“传统”的理解,依据的不是现实的文化主体和现实的生活实践,简单把“传统”等同于“过去”甚至“古代”了。然而,真正的文化传统是“活”在当代中国人民心中的文化因子,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精神。这个传统的内涵十分丰富,至少既包括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古代文化,也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先进文化。而且,“传统复兴论”还忽视了文化是有时代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一定历史发展过程的积淀的事实。如果把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古代文化传统的复兴,那么可以追问的是,一种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的文化模式,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提供指导?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西化论”,还是“传统复兴论”,都主动放弃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文化权力和责任。“西化论”将中国文化建设的权力和责任拱手交给了西方人,把价值选择的方向和标准定位于“他者”;“传统复兴论”则把中国文化建设的权力和责任赋予了古人,把价值选择的方向和标准定位于“过去”。它们都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方面,即只有当代中国人民才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是中国人民不容剥夺的文化权力。中国文化只有立足当代中国人民的实践,才可能获得发展的基础和养料;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模式和道路,只能由中国人民自己去探索。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主体,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也有权力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自觉把中国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从表面看,“传统复兴论”与“西化论”迥然对立,然而它们却“两极相通”:即都否定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文化权力和责任,都瞧不起、不信任、不依靠当代中国人民。这是文化主体意识严重的错位和迷失,也是对本民族文化不负责任、不自觉的表现。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