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友和媒体质疑福建屏南县财政局招聘条件为某官员女儿“量身定制”后,屏南县财政局局长向县政府递交辞职报告,被聘用者之父、福建宁德市副厅级官员陈某回应称,妻子急于给孩子安排工作,便找了他原先在屏南县工作时的老部下帮忙。直到女儿被录用后,他才知道此事。对此,陈某深表自责和歉意,并希望得到社会公众的谅解。 (11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事件在逐渐地接近真相。在之前的新闻中,当事人还说限制条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层次,没有什么所谓的“量身定制”,但从现在的信息看,“量身定制”是存在的,网友的怀疑是一种合理的推理,而不是狭隘的偏见——一个县的财政局之所以只招具有国外学位的应聘者,根本原因不是为了引进高素质人才,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让“点招”合理化、体面化。可不巧的是,恰好有网友对这样的严苛条件提出了质疑,恰好媒体对这个事件投以足够关注。于是,一些解释越来越显得苍白,真相也在调查中逐渐地显露。
可即使如此,关于此事件依然有一些疑问需要追问。首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虽说,“量身定制”的事实已经比较清晰,但是事情的真相还需要细节还原。比如,这种“量身定制”是如何出台的,所谓的经办人到底是谁,有关人士的失误到底是一种失察还是故意为之?新闻中没有提到这些关键的要素。一种说法是,“经办人出差了”,但出差并不妨碍其身份的曝光,在招聘呈现“量身定制”特点时,这个经办人是一定存在的。如果不对这个“量身定制”出台的过程梳理清楚,即使财政局局长辞职,也不能消除公众的疑虑。
其次,出现问题后相关人该负怎样的责任?客观地说,整个事件的发展比较符合公众期待,与以往那些敷衍舆论、搪塞媒体的做法相比,此次招聘在回应媒体和舆论方面还算是及时的。一方面,负责招聘的财政局局长表示要辞职,并且认识到了此次招聘引起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应聘者的父亲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对事件作出了正面的回应。这样的表态显然比之前的类似事件进步了很多。但此事件中相关人士该负起怎样的责任,显然需要考虑。毕竟,负起责任的含义不仅是对一起个案负责,还要引起警示效果,让相同的事件不再发生。
最后,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需要追问——假如此次招聘没有如此雷人,而是采用一种更隐蔽的方式进行,那么外部的监督还能不能奏效?这种假设并不是空想,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招聘引起争议,但招聘方却强调程序合理的新闻。所以,有一种权力介入的招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招聘方没有做出明显的针对性限制,但在面试环节却给有关系者打出了高分。这时,考试的公平和公正该如何坚持?显然,在雷人招聘事件发生后,需要思考的应对措施不能仅局限于那些“量身定制”式的招聘,还应该想办法杜绝权力在招聘以及其他领域的合法化的利己与自肥。(作者系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