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增收提升消费能力
2025-03-25 10:38:4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以促增收提升消费能力(纵横) 人们印象里,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比三、四线城市旺盛。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更舍得花钱,如智能家居、高端护肤品等销量增速远超一线城市。不仅如此,2024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居民收入增速为5.77%,高于一、二线城市的4.75%。 这一现象说明,消费者“多挣钱”才“敢花钱”。持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能为消费这驾“马车”提供强大动力。 “手里有钱”是消费者放心“买买买”的底气。倘若一个人的收入稳定且可持续增长,可能在商场买完一条裤子后,还会搭配上衣和鞋子。大力提振消费,必须解决居民收入增长问题。老百姓的腰包鼓了、预期稳了,消费能力和意愿自然就足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就是聚焦这一关键问题。 持续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发放消费券是常见手段。相关举措有立竿见影之效,如消费券发放后,商超客流量明显增加,相关行业销售额也阶段性提升。长远看,如何加大政策支持,形成持续稳定的消费增长趋势,还有待各地结合实际持续探索。 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比如,有的家庭教育支出较高,会挤压其他方面的消费空间;虽然医保体系日益完善,一些家庭为防范医疗风险而选择储蓄,不敢轻易消费;一些老年人存在不敢花钱的顾虑;等等。以上种种,皆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 千方百计扩消费、全力以赴稳增长,是着眼未来发展的长久之计。这需要多方协同、综合施策,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优化环境,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 比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既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出的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又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知识技能型岗位;强化社会保障,更好满足人们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托底未来可能的支出风险,才能让消费者心里更踏实。解决促消费的难题,有赖于以长期主义的视角把握大局、统筹全局,有赖于保持信心和耐力,持久发力、综合发力。立足长远,构建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方能更好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 大力提振消费,不仅事关“花钱”,更须关注“挣钱”。不妨把提振消费当作一场马拉松,既增强耐心和体力,更增强勇气和智慧。可以确定的是,“要继续往前跑,一定会做得更好。” (摘编自《江西日报》,原题为《“多挣钱”才会“敢花钱”》)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