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篮球比分直播:|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球探体育比分: > 正文

让民族特色不断焕发新光彩

2025-03-31 09:59:58?作者:赵超?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宝藏,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从敦煌壁画的飞天曼舞,到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从蒙古长调的悠扬辽阔,到侗族大歌的婉转空灵;从苗族的银饰图腾,到藏族的唐卡绘画……这些彰显着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瑰宝,宛若一颗颗镶嵌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闪耀明珠。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因此,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民族文化,以自信之态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特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保护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就要激发民族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人的吟唱中,一首没有文字记载的古歌通过短视频传播,让天籁传遍世界;在云南大理的扎染作坊里,白族姑娘将“风花雪月”纹样印在潮牌卫衣上;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的草原上,马头琴演奏者用电子混音演绎传统曲目。这些场景揭示着一个深刻的命题: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自其时代性。因此,要从做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站位出发,让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永放光芒。

民族特色离不开全民参与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贵州“村超”足球赛将苗族鼓舞与体育赛事融合,观众席上的蜡染服饰与绿茵场形成美妙对话。这些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构建起民族文化传承的“毛细血管”。当每个个体都成为民族文化创造者、守护者、传播者,民族特色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活方式。

深化文旅体融合,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民族地区要深入挖掘和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以乡村旅游为契机,在文旅体融合中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彰显民族文化的光彩。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深化以旅促文、以文促旅的融合模式,结合市场经济需求和时代特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模式和类型。如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方式,将传统的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中,推出更多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文创产品。通过举办民族文化活动,将民族节庆打造成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增强民族文化的参与感与互动性,让游客在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中感受“活”起来的民族文化。

多措并举,促进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站在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民族特色要实现从符号提取到精神传承的跃升。就像三星堆青铜神树与现代光影艺术的对话,既保持着神秘庄严的仪式感,又焕发着科技赋予的未来感;苗族服饰中的百鸟图并非简单的纹饰堆砌,而是蕴含着苗族先民对自然崇拜的密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既保持独特性,又具备对话能力,最终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跨越。提取这些文化符号时,也需要深入解读其背后的智慧、精神与信仰。

融合多种元素,促进古今融通。将民族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影视创作、音乐制作等领域,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流行文化相结合,能够让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亲民的方式呈现。在时尚领域,把民族传统图案如苗族的蝴蝶纹、满族的团花纹等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推出具有民族风情的时尚服饰;在音乐领域,将民族音乐与电子音乐、流行音乐风格相融合,创造出新颖的音乐作品。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解构,而是像种子在新土壤里扎根,既维持着文化内核的稳定性,又伸展出适应时代的枝叶。

让民族特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还离不开创新呈现方式方法。保护传承好各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的百花园必将更加绚丽多姿,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亦将更加光彩夺目。

(作者:赵超,系重庆市委党校副编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