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渔业资源变碳汇资产
2025-04-01 09:41:1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当渔业资源变碳汇资产(现场评论) 兼顾减排与发展,促进低碳产业培育,既能守住碧海银滩的生态家底,也能激活向海图强的澎湃动能 倍加珍惜碧海蓝天的宝贵资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上绿洲和湛蓝海水,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定能更好增进海洋福祉 对食客来说,海鲜是美味。对山东长岛来说,海鲜是绿色资源、碳汇资产。 “靠海吃海”,从事渔业的王德连很会算美味海鲜的绿色账。“丝滑清爽的海带,1平方米年固碳量约0.2千克”“肥美多汁的牡蛎,1亩年固碳量约1.4吨”“鲜嫩可口的扇贝,1吨年固碳量约0.25吨,相当于种植16棵树”……前不久,他的企业获得1笔100万元“海洋碳汇贷”,抵押物正是养殖牡蛎吸收的2.09万吨二氧化碳。 看,好空气真的能卖钱,好生态确实能变现! 获益的不只是王德连。长岛所辖的大黑山岛,是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所谓负碳,意味着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封存量比排放量更多。渤海湾里的小岛,凭啥能在低碳发展中走在前列?不妨从几个视角进行球探体育比分:。 有取有舍,取舍有度。十年前,长岛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冬季给养殖池海水加热,500多台锅炉一年“吃”煤5万多吨;近岸粗放式围海养殖投饵料,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年来,长岛全面腾退1.8万亩近岸围海养殖区和86万平方米岸线育保苗场,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6年下降近50%。产业降碳,发展增绿,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新。这场“退养还海”攻坚战,以长远的碳汇账替代短期的渔获量,成为对发展方式的一次校准。 立在破先,新在旧前。“碳达峰”不是“碳冲锋”。传统产业腾退后,渔民生计咋办?思路一变天地宽,从滩涂到远海,长岛发力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王德连乘势在海洋牧场扩大碳汇优势品种,牡蛎养殖规模由2023年的4.5万笼增至15万笼。当渔业资源变碳汇资产,生态守护者成了发展受益者。兼顾减排与发展,促进低碳产业培育,既能守住碧海银滩的生态家底,也能激活向海图强的澎湃动能。 科技图强,向新而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何以为新?多创造、善运用。以人工鱼礁为例,采用玄武岩这一新材料,耐腐蚀性强、综合成本低;配备水下摄像系统和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还能实时采集洋流变化和集鱼增鱼数据。长岛投放130余万立方米人工鱼礁,促进海底营养物质上浮,为贝藻类“捕碳高手”提供天然饵料,贝藻类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已逾10万吨。这里的每一片藻、每一只贝都成了“碳汇车间”。踏准科技进步的节拍,聚焦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海洋经济,就能以科技韵律演绎现代渔歌。 广袤蓝色国土上,还有很多“长岛”。从修复、恢复海岛生态环境,到持续推进海岛人居环境改善,从挖掘岛、海等特色资源与海洋文化,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岛绿、滩净、水清、物丰”,不少地方在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上不懈探索。由一隅观全局,我们能更加深刻体会到“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倍加珍惜碧海蓝天的宝贵资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上绿洲和湛蓝海水,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定能更好增进海洋福祉。 海上春来。近期,长岛的海菜收获正抢鲜,“海上春耕”生产忙。渔哥渔嫂们驾着船,穿梭在浮筏间、养殖区,阳光洒在脸上,洋溢着幸福。画好“山水画”,念好“山海经”,持续激活“蓝色引擎”,海洋牧歌正悠长。 (作者为本报地方部记者)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